:::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影音專區 文章專區 音樂興發現|Live Nation積極佈局2025年超級粉絲經濟

音樂
2025.05.03 (六)

音樂興發現|Live Nation積極佈局2025年超級粉絲經濟

字級:
作者:袁永興

Live Nation 積極佈局2025年超級粉絲經濟
Live Nation公布了2024年營收創下231億美元新高的強勁財報,並預測 2025年演唱會業務將持續增長。今年前七週該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 19.7%,投資人早已對強勁的季度財報及 2025 年展望有所預期。更值得注意的是,Live Nation 在過去一年內大漲 56.8%,顯示投資者對其演唱會、票務以及贊助與廣告業務的成功模式充滿信心。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是全球領先的現場娛樂公司,旗下包括Ticketmaster(全球最大的票務平台)、Live Nation Concerts(演唱會推廣)和Live Nation Sponsorship(贊助業務)。2025年2月,首席執行長Michael Rapino在一次公開活動中確認正在與Spotify、Apple和Amazon進行協商、開發針對「超級粉絲」(Superfans)的票務銷售模式。 
超級粉絲層級的概念源自音樂產業近年來對「高付費用戶」的關注,特別是服務那些願意為獨家內容、優先入場或特別活動支付溢價的粉絲。Spotify、Apple和Amazon作為音樂串流和電子商務巨頭,擁有龐大的用戶數據和技術能力,這使得它們成為Live Nation理想的合作夥伴。
談判的重點包括:1.數據整合與個性化服務。利用Spotify的串流數據、Apple Music的訂閱用戶行為、和Amazon Prime的會員系統,為超級粉絲提供個性化票務推薦。例如,基於用戶的聆聽習慣優先推送相關藝人的演唱會門票。2.獨家體驗設計。包括提供優先購買門票的機會、後台導覽、與藝人見面會或獨家商品等,這些都是超級粉絲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誘因。3.技術合作。Apple和Amazon可能提供其支付系統(如Apple Pay、Amazon Pay)來簡化購買流程,而Spotify則可能整合其「Superfan Club」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參與度。具體細節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有進一步的公告。根據Billboard報導,這些合作可能會改變傳統票務銷售的模式,將音樂串流平台的用戶數據與現場娛樂結合。
這一合作對Live Nation的潛在影響包括Live Nation有望增加票務收入、用戶體驗提升,整合科技巨頭的平台可能讓粉絲更容易購買門票並享受更個性化的服務、有助於提升品牌忠誠度。但此舉可能對其他票務平台(如AXS、StubHub)構成威脅,特別是如果Spotify、Apple和Amazon開始直接參與票務銷售,傳統票務市場的競爭格局可能發生改變。此外Spotify、Apple和Amazon的參與顯示科技公司正越來越深入音樂產業的票務業務,特別是Amazon,作為電子商務巨頭,其Prime會員系統可能成為票務銷售的新入口、顛覆傳統的票務分銷模式。
今年音樂類股表現仍然強勁,2025 年以來表現最佳的為中國音樂串流公司網易雲,在公佈2024年財報後,音樂訂閱收入增長22%,股價大漲 18.1%,年初至今最高曾上漲 52.1%。另一家中國音樂串流公司騰訊音樂(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則上漲5.6%。  
另一個成績耀眼的德國票務及演唱會公司 CTS Eventim、在公佈2024年創紀錄的財報後,股價上漲4.7%,該公司總收入增長19.1%,達到28.1億歐元(約 29.4 億美元)。
大部分 K-pop 相關股票維持上漲局勢,YG 娛樂在宣布 BLACKPINK 計劃於 2025 年 7 月展開世界巡演,地點包括首爾、洛杉磯、芝加哥、紐約、多倫多、巴黎、倫敦、米蘭、巴塞隆納與東京,消息公布後股價飆升,SM 娛樂與JYP娛樂股價也上漲,而 HYBE 則微幅下跌。
    此外,Billboard 全球音樂指數(BGMI,Billboard Global Music Index)目前也看好音樂產業今年的發展,這是一個追蹤20家全球公開上市音樂相關公司股票表現的指數,由Billboard雜誌於2022年2月推出,涵蓋音樂串流平台、唱片公司、現場演出娛樂公司和廣播公司等領域,股票來自美國、中國(香港)、南韓、德國、英國、荷蘭和法國等七個國家的交易所,採用市值加權(market capitalization-weighted)方法,並根據流通股數(float-adjusted)進行調整,以反映各公司的相對規模,與指數描述的產業分布(串流、唱片、現場娛樂、K-pop、廣播)一致。Spotify和環球UMG等大型公司對指數影響較大,而LiveOne、Anghami等小型股影響較小。
Live Nation在2025年的策略目的在於抓住音樂產業的超級粉絲經濟,特別是隨著K-pop和西方流行音樂的全球巡演需求增加。然而合作也面臨挑戰。Live Nation 在 2025 年積極佈局超級粉絲經濟策略之時,還可能會面臨以下幾道關卡:1.數據隱私問題。Live Nation 計畫與 Spotify、Apple 和 Amazon 等科技巨頭合作,整合用戶數據以提供個性化票務推薦和服務,然而這種數據整合可能引發隱私顧慮,尤其是在歐盟等地區還必需遵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嚴格的法規。若未妥善處理數據隱私問題,可能面臨法律風險或用戶信任危機。2.技術整合的複雜性。Spotify、Apple 和 Amazon 的技術系統各有差異,涵蓋串流數據、支付系統(如 Apple Pay、Amazon Pay)和會員功能(如 Spotify 的 Superfan Club)。將這些系統與 Live Nation 的票務平台無縫整合可能具有技術難度,增加合作執行的複雜性和時間成本。若整合不順,可能影響服務推出的進度與品質。3.市場接受度的不確定性。超級粉絲層級的票務服務針對願意支付溢價的高付費用戶,提供獨家體驗,然而對於不願支付額外費用的普通粉絲來說,這種模式可能引發反感或不滿,進而影響整體市場觀感和品牌形象,如何平衡超級粉絲與普通粉絲的需求將是一大挑戰。4.與科技巨頭合作的權力平衡。將Spotify、Apple 和 Amazon 作為合作夥伴,可能不僅提供技術支援,還可能深入參與票務銷售,這可能削弱 Live Nation 在票務市場的主導地位,或使其過度依賴這些科技巨頭,維持自身品牌的獨立性和市場控制力將是一個關鍵問題。5.競爭格局的變化。若超級粉絲經濟策略成功,其他票務平台(如 AXS、StubHub)可能受到威脅,進而加大競爭壓力。同時,科技巨頭直接參與票務業務可能顛覆傳統分銷模式,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Live Nation 需確保其策略能應對這些潛在的反擊與變革。
此外,假若 2025 年全球經濟放緩或通貨膨脹持續,粉絲的消費能力可能下降,即使是超級粉絲也可能減少對高價票務或獨家體驗的支出,這就將會影響 Live Nation 的收入預期、使其高成本策略面臨更大壓力。
總體而言,Live Nation 的超級粉絲經濟策略若要成功,需在數據隱私、技術整合、市場接受度、合作關係與競爭策略上找到平衡點,並妥善應對相關挑戰,才能在 2025 年進一步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


立刻加入北流 Line@(https://page.line.me/?accountId=taipeimusiccenter)
訂閱北流電子報(https://tmc.taipei/support/#edm)
 

其他文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