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影音專區 文章專區 音樂興發現|當演算法成為新歌的絆腳石

音樂
2025.08.23 (六)

音樂興發現|當演算法成為新歌的絆腳石

字級:
作者:袁永興
當演算法成為新歌的絆腳石

        在過去十多年來,演算法被視為是音樂產業的革新力量,它能察覺聽眾喜好,推薦尚未被發掘的佳作,並賦予新作品一個與巨星同台的舞台。然而,根據音樂數據公司Luminate在《2025年中音樂報告》裡有個特別值得關注的議題,那就是這場「演算法夢想」正遭遇現實的撞擊:演算法非但未成為新歌的推進器,反倒在結構性上強化了舊歌主導、新歌邊緣化的現象。

        首先,新歌正在被「新舊不平等對待」的演算法邏輯淹沒。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美國串流平台上的新歌(指發行未滿18個月)總播放量為1,685億次,相比2024年同期的1,743億次不僅未見成長,反而下滑3.3%。與此同時,整體市場的串流總量卻在持續上升。換句話說,即便整體市場的串流量在成長、美國的新歌串流量卻在下降,報告指出,美國2025上半年整體串流中,75.8%來自catalog(非新歌,中古歌/老歌),而新歌僅佔24.2%。這反映出新歌越來越難被推上首頁,使用者的聆聽習慣受到平台算法「強化既有偏好」,中小型獨立創作的生存空間正逐步縮小。這種現象,其實與平台背後的「商業演算法」邏輯有關:比起冒險推薦一首未知歌曲,推薦用戶聽過的舊歌更安全、更能提高用戶留在平台上。如今美國每四首被串流的歌中,只有不到一首是「新歌」。而其中最明顯的衰退來自Hip-hop/R&B。

        根據報告,2025年上半年「新發行」的 Hip-hop/R&B 歌曲串流量年減9.2%,下降了37億次。儘管如此,Hip-hop/R&B仍是美國第一大音樂類型,佔總音訊串流的24.6%,但相比2024年的25.8%仍略有下降。與此同時,搖滾(Rock)類型持續上升,2025年上半年市佔率來到17.7%,高於去年的17.3%。

        在這個「一切皆可串流」的時代,新作品不僅沒有被更多人聽見,反而在音浪紅海中漸漸失聲。演算法應該是新歌的助力,但目前它更像一台效率極高、但缺乏冒險精神的「保守機器」,它優先推薦熟悉、穩定、保證能點擊的內容,也就是舊歌、名人、或過往聽過的曲風。

        其次,「超級熱門單曲」的數量逐漸減少。報告指出即使是在排行榜上的熱門單曲,其市佔率也在顯著下滑。2025上半年,美國十大串流單曲合計播放次數為36.2億次,遠低於2023年的38.9億次。而這些冠軍級歌曲僅占整體串流量的0.52%,對比數年前的1.6%,幾乎縮水三分之二。這說明流行音樂的注意力被稀釋、碎片化,分散在各種小眾、分眾、中古歌曲或老歌以及背景音樂之中。

        再來,演算法容易催生「曇花一現」型作品,但卻無法養成經典。不少唱片公司仍投注大量資源,去創造容易被短影音帶動的神曲,期待它們短期爆紅。但報告提醒我們這類歌曲若無深度意涵或藝術性,很難留存在未來的音樂記憶中。以饒舌歌手Kendrick Lamar的〈Luther〉為例,儘管成功進入排行榜,但能否轉化為「catalog evergreen」(永續經典曲目),將取決於藝人本身的文化能量與作品內涵。反觀那些一味取悅演算法的「快閃式」新歌,往往沒多久就乏人問津。演算法雖能帶來曝光,但不能打造記憶、不能創造文化。因此在串流疲乏下,不難理解消費者轉向懷舊、實體收藏與舊歌重聽,化為「音樂療癒」的新出口。

        此外,面對串流成長放緩與AI技術的全面侵入,Luminate指出音樂產業需轉向「多元成長」與「數據驅動」。不同世代音樂偏好正在形成各自的「數位部落」,這些社群行為成為未來音樂行銷的關鍵突破口。當中崛起的,是超級粉絲的貢獻度。

        超級粉絲經濟歷經五個階段:1.一般聽眾,2.普通粉絲(免費串流),3.活躍粉絲(付費/買實體),4.參與型粉絲(出席活動/多管道互動),5.超級粉絲(參與多種以上互動、如追演唱會/買周邊/社群)。他們的平台行為像是會打賞、進而加碼金額支持;或是在Twitch/Reddit分享實體如黑膠;透過像是WhatsApp導入音樂狀態,推日常互動。最重要的是超級粉絲行動力超越一般聽眾,具有消費且高傳播力,是音樂市場續航的燃料。

        Luminate的報告其實提出了音樂產業、在成長與開創間的十字路口所遭遇的問題,當演算法與商業利益綁在一起,它就不只是推廣工具,而變成守住流量的護城河。我們或許該重新問問:是什麼樣的推薦機制,讓經典曲目越聽越經典,而新歌卻愈發無人聞問?是什麼樣的數據模型正在扼殺新原創音樂的可能?如果我們期待的是一個活絡、多元、創新的音樂生態,就必須質疑目前的數位平台邏輯,並思考演算法應該為創作者與聽眾服務,而不是反過來,讓所有人都被困在演算法的回音室裡。音樂不該只剩熟悉感、更該保有探索新作品的刺激。


立刻加入北流Line@        訂閱北流電子報

 

其他文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