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影音專區 文章專區 全英音樂獎宣布2026年起將大規模調整獎項入圍資格,並移師至曼徹斯特舉行

音樂
2025.11.12 (三)

全英音樂獎宣布2026年起將大規模調整獎項入圍資格,並移師至曼徹斯特舉行

字級:
        全英音樂獎(The BRIT Awards)宣布2026年起將大規模調整獎項入圍資格,並破天荒離開倫敦,移師至北方城市曼徹斯特舉行,象徵這個擁有近五十年歷史的音樂盛典邁入新篇章。主辦單位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地點的轉移,更是英國音樂產業結構與文化象徵的再造。典禮將於2026年2月28日在曼徹斯特全新啟用的Co-op Live體育館舉行,該館可容納23,500名觀眾,2024年啟用以來即被視為英國最具現代感的演出場地。這也是英國音樂獎自1977年創立以來首次離開倫敦,並確定未來兩年(2026、2027)將持續在曼徹斯特舉辦。典禮將由ITV1、ITVX、STV與STV Player全英現場轉播。

        BPI(英國唱片業協會)指出,此舉反映英國音樂版圖「從倫敦走向全國」的意圖。曼徹斯特自80年代以來孕育出Oasis、The Smiths、The Stone Roses、New Order、Harry Styles、Take That、The 1975等指標性藝人,擁有深厚的音樂文化根基。曼徹斯特市長Andy Burnham直言:「全英音樂獎離開倫敦,是對北方音樂之都的最高肯定。我們將以最具風格的方式迎接這場全球盛事。」2026年的全英音樂獎同時宣布多項制度性變革。原名「Rising Star(新秀獎)」的獎項將恢復舊名「Critics’ Choice Award(樂評人選擇大獎)」,由業界專家評審團投票選出。這個獎的歷屆得主包括Adele、Sam Smith、Ellie Goulding與Florence + The Machine。原「Best New Artist(最佳新人)」亦更名為「Breakthrough Artist(突破藝人)」,延續1980年代以來表彰年度後起之秀的傳統,並凸顯藝人在整體產業中的成長與影響力。近年得主包括Wet Leg(2023)、RAYE(2024)與The Last Dinner Party(2025)。此外,「年度藝人」、「年度國際藝人」、「年度團體」及「年度國際團體」等主要獎項的入圍門檻同步提升:藝人需在評選期間(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12月4日)達成一張專輯打入Top 30、或有兩首歌曲打進Top 20才符合資格。主辦單位解釋這是為確保獎項代表真正具「市場影響力」的音樂人,但有部分業界人士擔憂此舉可能排擠獨立與新興音樂人。

        2026年籌委會將由RCA UK聯合總裁Stacey Tang擔任主席,負責節目創意與製作方向,並與Sony Music UK、BPI及獨立唱片代表共同策劃。BPI主席Yolanda Brown強調,離開倫敦象徵對地區音樂教育、巡演與人才培育的支持,並預告典禮將以此為契機迎接全英音樂獎在2027年的50週年紀念。

        全英音樂獎移師北方意味著長期以來倫敦被視為音樂事業起點,這次轉變讓更多地區創作者有機會被看見。主要贊助商Mastercard將延續其28年合作關係,ITV亦將連續第33年擔任官方轉播單位。隨著全英音樂獎邁入第50個年頭,這場從倫敦走向曼徹斯特的轉移,不僅象徵空間的遷徙,更代表英國音樂產業權力結構的再平衡。曼徹斯特那股源自地下場景的獨立精神與新生代創作能量,正顯示下一階段的英國音樂將更加開放、靈活,也更願意突破框架。英國音樂獎不再只是年度盛典,而是整個產業變革的觀察窗口。

資料來源:◎ Billboard + Skynews + bpi


立刻加入北流Line@        訂閱北流電子報
 

其他文章

返回列表